爱情电影网
首页电影电视剧动漫
电影《中国 第二季》HD在线免费观看

中国 第二季8.9

导演:李东珅 / 周艳

演员:周涛 / 何炅

年份:2022-02-28

地区:大陆

立即播放分享给好友

云播资源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情节速览

第二季将在第一季的基础上实现更多包容与创新。用较多笔墨,探讨了立足世界视野的文化语境,开启了与世界并行的中国序章。如郑和下西洋,中国人完成的一次对世界的勇敢探索;意大利人利玛窦,通过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实现中西文化鸿沟跨越;徐光启勤奋著述,翻译《几何原理》,试图将西方自然科学体系引进中国,让中国和世界紧密相连;乾隆皇帝接见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是东西方两个国家的一次特别的碰撞。
第二季也将邀约周涛、何炅担任解说员。周涛的解读深情饱满,表达深沉厚重历史的同时,兼具细腻婉约的声线让纪录片更有温度。何炅的声音浑厚亲切,充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全片没有对话,通过解说员声色情感带入,走进观众内心传递精神状态,历史情怀。虽然只有大全景式的写意画面,但何炅和周涛的配音极具"个性化"特色,对不同的历史人物保持的不同的讲述节奏,和"个人志"叙事式的解说词文案完美配合,极大丰富了观众的临场感体验。本季的解说词也都是经过极致打磨,优美又不失本真,让观众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中国诗人的精神故乡,聆听历史深处邈远的回声。

用户评价

  • 来自网友【山微漾】的评论用两季22集的篇幅来展现“什么是中国”,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中国》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的文化使命。聆听诸子百家先贤们的思辨,拥抱秦汉开拓进取的大一统,领略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梦回长安一睹盛唐博大包容的气象……纪录片《中国》第一季播出之时,人们方才发现:中国的历史纪录片的“审美天花板”已经提升到了如此高的地步。2008年张艺谋导演的奥运会开幕式以来,再度有团队将中国的历史文化用这样极具仪式感的形式,进行了一次极致化的提炼与展演,令人惊喜不已。时隔一年,第二季在芒果TV、湖南卫视播出,这段关于《中国》的华丽旅程再度启航。《中国》是人文历史纪录片的一次重要创新,它通过极富美学感召力的画面让人沉浸在对中华历史的导览中,并唤起观众极强的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1、视听版《国史大纲》,呈现历史新叙事以“中国”二字名之,就已经说明了这部历史纪录片在创作上的野心。上起百家争鸣,下至辛亥革命,煌煌2500多年华夏文明史,每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如何定义?纵向的历史脉络如何推演?怎么挖掘独特且有共识的大历史观?这显然并非易事。明朝文学家魏学洢曾在《核舟记》中惟妙惟肖地描绘过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方寸之间,极尽奇巧,令人叹为观止。在我看来,纪录片《中国》宛如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核舟记”——简约却又精致。宏观上删繁就简,微观上浓墨重彩,纪录片《中国》展现的是中国历史的一张导览图,观众尽可以按图索骥,兴之所至,自开枝杈。相比起主题的宏大,有人对于该片的“浅”颇有微词。事实上,这是不同类型的纪录片选题决定的风格之分,“浅”不是这部纪录片的短板,而是优势与特色。整体感与连贯性是纪录片《中国》的“深”,它发明了一套语法与语汇,形成了一个关于中国历史的独特叙事,这个叙事极易被今天的国民感知并接受。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的序言写道:“当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不少国民对于中国历史已然缺乏一个整体感性认知,能顺口背诵“中国历史朝代表”已属不易。在这样的背景下,纪录片《中国》的出现有点接近于视听版《国史大纲》。每个朝代如何破题?每个人物如何挖掘?纪录片《中国》进行了不少有趣的探索。在《臣子》一集中,通过海瑞与张居正的宦海沉浮展现了人们印象中的明朝。之后,一场“季风”吹来大明王朝的另一种面孔。在第一季第十二集中,该片通过3个唐朝人普通的一天来表现“盛世”气象,令人印象深刻。类似这样“集锦”式的篇章,在第二季当属《季风》一集。不管是明初的徐一夔、明中期的马欢,还是明末的利玛窦与徐光启,“季风”这一意象隐喻的是明朝符合世界潮流“近代先声”的一面。这一集还讲到明朝民间出版的繁盛与市民社会的兴起,实际上暗示了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背景。多义性也是该片在选材上的一种特色。一面是文化史,一面是政治史。《惊变》既书写了李白、杜甫在唐诗中的艺术造诣,也勾勒出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脉络;《梦境》既表现了宋朝雅致的美学气质,也展现了宋徽宗赵佶为和普天下臣民共享幸福世代,他推行了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对后世影响深远。有些看上去熟悉的故事仔细看却并不尽然,《大都》《大帝》的主人公分别是忽必烈与康熙,但其实都不是帝王将相式的电视剧叙事,它们的背后都在述说国家的大一统。2、沉浸式纪录片,美学文本双革新《中国》称得上是一部沉浸式人文历史纪录片。抛开使用解说词叙事这一最后一层“间离”效果,国画般的画面、考究的摄影、精致的配乐。表现形式的大胆创新与审美趣味上的自觉,都大幅度提升了这部纪录片的观赏价值,使得每个点进来的观众都有一种强烈的美学感召。从第一季到第二季,纪录片《中国》每集的开篇都由一个情境式的“楔子”引入,这种非线性叙事的结构,让熟悉美剧结构的年轻观众倍感亲切。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部纪录片中有一只狗仿佛穿越历史,从孔子时代一直出现到晚清,与各个历史人物同框,这既打通了历史,也增加了历史人物的人间烟火气,堪称神来之笔。这部纪录片坚持一种象征主义的美学,用最简约的镜头语言传递最复杂的历史信息。在第一季中,纪录片《中国》的视觉呈现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实景拍摄,一般是人物在山林之中,摄影与打光都呈现一种国画质感;一种是搭景拍摄,布景与人物表演象征意味十足,更接近舞台剧风格。在第二季中,极简主义的舞台剧布景被超宽屏幕的电影画幅取代。这种宽屏幕画面要么表现极具戏剧化的场景,要么表现大景深的地理风光,虽然每集出现篇幅不多,但每次都给人极强的视觉震撼。不难看出,该片的宽画幅镜头比大多数电影还要夸张,纪录片《中国》在美学上追求的“超电影”体验可见一斑。这部纪录片在文本上下的功夫也值得称道。以《市井》为例,这一集表面上用关汉卿的生平介绍元杂剧这一艺术门类,实际上蕴含的信息量更加复杂。它挖掘了元朝取消科举制之后,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痛苦与人生选择上的迷茫,而这才是元曲兴起的社会历史大背景。戏剧由此承担起“文以载道”的使命,下沉到市井乡野的儒家文化,从此更广泛、更深度地融入中国人的精神基因。故事中的关汉卿,像电影《午夜巴黎》中的主角一样向往尚未走远的黄金时代,他一度神游,穿越到南宋岳麓书院“朱张会讲”的现场,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幅场景。“所有伟大的文艺作品,都是创作者面对世界的告白,关汉卿选择了戏剧作为他的告白方式。”关汉卿的人生勾勒出几代儒生的心灵史。视角的切换也能带来不一样的历史图景。比如,男女之异。第一季中的“放妻书”已经为我们展现了唐朝版的“女性主义”,而第二季中的《市井》一集则分析了关汉卿剧作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以珠帘秀为代表的元杂剧女艺人的境况,让女性浮出历史地表。再比如,中外之别。第一季“盛唐一日”选取的3个人中,有一个日本遣唐使,有一个西域粟特商人,表现了唐朝海纳百川的胸襟。而第二季从利玛窦、马噶尔尼、小斯当东等西方人的视角带入,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中华帝国如何与近代化转型失之交臂,不禁令人扼腕叹息。3、讲好中国故事,激发文化自信哲学上有3个经典之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其实也是在今天创作纪录片《中国》的最大价值与意义。应该注意到,这个纪录片的名字叫“中国”,而非“中国历史”,可见它的重点是通过不同的视角对“中国”这一共同体形象的塑造。“什么是中国?”这样宏大的议题,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很难承载其重,人文历史纪录片是最好的形式。历史有其复杂性与多面性,这部纪录片只不过选择了一种打开方式。从立意来看,纪录片《中国》打上了钱穆先生写《国史大纲》所谈到的“对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的烙印:“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国史大纲》诞生于抗战时期,在知识分子普遍反传统的那个年代,钱穆先生特立独行,为故国招魂,期望从历史中凝聚民族力量,鼓舞抗战。在上个世纪60年代,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余光中在《逍遥游》一文中对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进行了深情诉说,并发出感慨:“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令人痛惜。不管从何种意义上来说,历史总是和今天发生着联系。今天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人需要更好地了解自身,从而更加坚定地走在民族复兴道路上,这便是纪录片《中国》在今天的现实意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部纪录片所进行的美学创新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探索,“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文明不曾中断的国家,纪录片《中国》正是为我们娓娓道来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历史演进的勃勃生机。文/杨文山
我们仅提供浏览服务,本站不上传不存储,侵权请联系删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