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电影网
首页电影电视剧动漫

丹麦版谋杀 第三季 Forbrydelsen Sæson 3-第05集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悬疑 / 犯罪地区:丹麦年份:2012

导演:塞鲁普 / 米克尔 / 凯瑟琳 / 尼霍姆 / 克里斯托弗 / 温德菲尔德

演员:帕瑟森 / 萨格拉马克 / 瑟贝尔 / 安德斯 / 苏菲 / 格拉宝 / 尼古拉 / Henrik Birch / 蒙坦 / 卡斯 / 厄兹勒姆

云播资源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情节速览

第三季以全球经济危机为大背景,与丹麦议员竞选相结合,起因是一家大型家族旗下的一艘废旧轮船里面惨死的船员,随后 sarah 探长凭借她特有敏锐洞察力,开始了又一次扑朔迷离的办案过程,不仅为大家揭露了政治经济阴谋,更赤裸裸地展现了人性的阴暗面。
以下全文摘自@newlight 的影评《The Killing III 开播》:
丹麦电视连续剧 The Killing 3 (Forbrydelsen III)上个周末开始在 BBC Four 播出了,一共 10 集,每周播出 2 集。这是 The Killing 系列的最后一集。
The Killing III 在故事框架上和 The Killing 十分相似。女主角 Sarah Lund 在一开头都急于离开岗位,在 The Killing 中是为了搬到瑞典与未婚夫结婚,在 The Killing III 中是为了调离第一线的破案工作,到一个听上去很无聊的 OPA(Office of Planning and Analysis)部门。两次离开的企图都是为了一个稳定的家庭生活――重建婚姻或是和儿子有正常的交流。从 The Killing 到 The Killing III,时间跨度上应该有 5 年了吧,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但是与母亲的关系似乎已是无法弥补。
急于离开的 Lund,在一开始时都试图尽量减少自己的介入程度,但是每次都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她没法压制自己敏锐的嗅觉和不顾一切寻找真相的冲劲。
每次 Lund 都有一名新的搭档,在 The Killing 中是大大咧咧的 Jan Meyer,The Killing III 中是年轻的 Asbjørn Juncker,另一个搭档 Borch 似乎在 The Killing 2 中出现中。
和 The Killing 一样,The Killing III 的受害人中,也有一个女孩,虽然年纪小很多,但已经很懂事。和 The Killing 一样,这里同样强调受害人父母遭受的打击,当然 The Killing III 中他们有参与能力,而不会像 Birk Larsen 一家那么无助。
和谋杀案并行的,是哥本哈根的政治斗争。在 The Killing 中是市长竞选,在 The Killing III 中是丹麦首相竞选——难怪这是最后一季了。这一条线的主角都是候选人,身边都有一男一女两个助手,都需要争取“中间党”(Central Party)的支持。但是在 The Killing 中,观众虽然喜欢候选人 Thoels,但是对他的动机和嫌疑依然存疑,到了 The Killing III,候选人 Kristian 显然是个正面人物,而且绝无嫌疑。
所以说,虽然 The Killing III 依然惊心动魄,但却缺乏 The Killing 那样精心的角色设计,可以想像观众对 Sarah Lund 的感情投入没有丝毫减弱,但是对其他角色却没了像对 Thoels 和 Theis 那般的认同和喜欢。The Killing III 必须靠 Sofie Gråbøl 的 Sarah Lund 独力撑起来了。

用户评价

  • 来自网友【涵哥吉祥🌈】的评论论女警探身边的男搭档的作用,恐怕就是给人添堵的。女主和前男友这对搭档的办案风格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流派,女主敏锐地捕捉到了在看似简单的绑架案件后还隐藏着更加私人的动机,她的办案风格是理解凶手的动机从而理解凶手的行动。从女主锁定三名外籍水手来自ZEELAND的船只MEDEA开始,女主便凭借着她敏锐如鹰的洞察力,提出了一连串指向案件核心的问题:凶手为什么要折磨这三位水手?电视里为什么放着色情片的录像带(这个问题女主没有明确地问出口,但是演员在演技上的处理是她抱有疑问,欲言又止,因为她知道前男友搭档会如何作答,问了也是白问)前男友搭档则从头到尾,在特别调查组的授意下只有一个agenda,就是找到被绑架的小女孩。他不在乎旧案,一次又一次地朝女主咆哮强行地改变女主的办案思路。前男友搭档最大的失误就是低估了本案的嫌犯,作为特别调查组的人他有第一手资料可以知道嫌犯黑了ZEELAND 集团CEO家里的安保系统,从他的犯案技巧上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应该是高智商犯罪,心思缜密,且有计划。但是前男友面对这样的对手所制定的解决方案竟然是动用警力,进行地毯式的搜索。女主作为被指定的“中间人”,在第一次交易失败之后就确认了“嫌疑人的目的不是钱”这个理论。但是直到第三次交易失败之后还是没人愿意相信她这种论调。 究竟是丹麦警察太自大了,还是背后有什么操控着女主的上级,让她远离绑架案件背后的“旧案”呢?看完全剧,我更加倾向于后者。女主就在这两条思路,和来自上级的压力,敏感案件的束缚中来回奔折。第三季秉承了前两季的风格,节奏非常快,每一集都有大量突出情节,同时又极度压抑。前六七集的剧情,足够支撑其他剧情一年的走向,但是其实一切都发生在一个礼拜之内。女主在这样的极度压迫之下,进一步错过了许多线索。1. 如果嫌疑犯的动机不是“金钱”,那么最有可能是什么。2. “旧案”的死者是个孤儿,根据她的养父母所说,她没有其他的亲人,母亲因为癌症死亡,父亲未知。这个父亲难道不是应该第一时间被列为重点嫌疑的人吗?3. 明明知道嫌疑人是高智商犯罪,心思缜密,能够黑入世界顶级的安保系统,却认为嫌犯可能是子啊油矿上工作的普通钻井工,难道不应该从工程师及以上级别的人开始排查起吗?我认为剧中的这些失误,一方面可以归结到时间紧任务急,女主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无暇分身,一边是绑匪每天换一出戏演的高强对战;另一边是完全不认可女主办案思路的搭档和整个警队。被工作和生活共同折磨的女主虽然心里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但是也只能无奈地在各个线索与现场中辗转。 前六七集,彷佛是在复制第一季的套路。第一季里,女主的儿子马克还是个在上中学的青少年,女主为了当时的男朋友要求调离哥本哈根重案组,转职到某小镇上做一个闲职。如果不是她凭借过人的思辨能力和侦察能力,发现了娜娜的尸体,并且注意到了案件的疑点,她便可以如愿以偿过上悠闲快乐的乡村生活。第三季里,马克已经长大成人,变成了一个英俊纤弱的渣男。女主请求调往OPA做分析类的文职,这样她可以挽回已经破碎的母子关系。在剧情展开的一开始,女主也是非常地不情愿地接下这个案子,但是随着案件变得越发错综复杂,女主不知不觉地被这个案件迷住了。 第三季同样地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丹麦总统竞选,这我挺烦的。我统共看过三部丹麦电视剧,每部每季都和竞选和丹麦的民主政体有关,导演和编剧在详细解释丹麦的民主制度上丝毫不吝啬,繁琐到令人脑壳发疼。每一次的竞选,都是两派候选人互相掐架,找茬。其余的党派周旋期间,试图获取有利于本党的利益最大化。从《权力的堡垒》到《谋杀1》,这些政客干任何有利于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正事,他们一直在做的只有钻营,倾轧,结党。从 katrine 到 Troels 还有本季的 Kristian ,他们在剧中的形象都非常地正面,甚至有些天真。这是丹麦人心中当选的政客应有的品质,要做到讽刺只能从这个政治体制本身入手,这个庞大复杂的民主政体消耗着纳税人的金钱,消磨着踌躇满志的候选人的志向,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各党派在永无休止的妥协和倒戈之间摇摆。 第三季将这样的讽刺推上了更高的一个层次, Kristian 看似是一个任性妄为的候选人。当他拒绝了他女友作为党鞭的“中间党”递来的橄榄枝时,他说:“不是因为你的前夫向反对党泄露情报,也不是因为我和反对党唇枪舌战时你没有挺我,就因为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我简直要为他拍手叫好。 Kristian 有自己的一套原则,尤其是在他几乎引咎辞职之后,他似乎更加铁了心地按照自己的“内心”行事。谁想得到,在全剧的末尾,导演和编剧给了 Kristian 人设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爱着他的女助理,看着他大获全胜连任总理,是不是会觉得自己爱错了人?集团CEO也是一个非常立体可圈可点的人物,首先他非常惹人讨厌,几次想用财力干涉警方的调查。看起来他是一个为了孩子可以不惜任何代价的父亲,实际上他对孩子的成长疏忽,性格极为自大,还是一个控制狂。最后众人一起去挪威寻找被绑架的女孩的剧情里,他怀里揣了枪,他动了用私刑解决嫌犯的心思,虽然愚蠢却有那么一丝丝不顾一切的决绝劲儿。和Kristian何其相像。当孩子回到自己身边以后,他也洞察了事情的真相,却选择了沉默。他的决绝和不计后果针对的还是一个在他看来微末如蝼蚁一样的无名之辈,在为孩子讨回公道和家族企业集团利益之间,显然,终于,后者更加重要。面对最后的抉择,每一个男人的选择都无比理智,堪称教科书级别。唯有女主,她做了一件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却又一直隐隐地期盼她去做的事情。唯有女主,做了一件每个人都想做,但谁也没能下手的任性之事。有人说,这个系列的女主是最惨女主没有之一。我却觉得她在人格上非常完整,她没有被“妻子”,“母亲”这些社会标签束缚过,她一生实践着做自己。她在事业上屡破奇案,判断力和侦察能力都在顶级。面对不公与不义,面对体制性的包庇,她赔上了自己,却回答了“关于公理与正义”的问题。她是任性的,任性的人都是幸运的。
我们仅提供浏览服务,本站不上传不存储,侵权请联系删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