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电影网
首页电影电视剧动漫

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第25集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古装 / 剧情 / 战争地区:内详年份:2017

导演:张永新

演员:唐艺昕 / 杜奕衡 / 章呈赫 / 褚栓忠 / 吴秀波 / 李晨 / 闫汶渲 / 陆思宇 / 王洛勇 / 檀健次 / 肖顺尧 / 赵寰宇 / 卢星宇 / 丁海峰 / 来喜

云播资源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情节速览

空有雄心壮志的魏文帝曹丕(李晨饰),以四十岁的年纪遽然离世。其子曹叡(刘欢饰)即位,却因母亲甄宓的缘故而对父皇以及郭太后(唐艺昕饰)心存怨恨。朝廷之上,作为托孤重臣的曹真、曹休极力排挤奉诏回都的司马懿

用户评价

  • 来自网友【aligado】的评论1-7:引子部分比较有意思的暗线是荀彧对杨修和宣王的考察。他在杨修和宣王之间选择了与宣王联盟是因为杨只会进不会退,而宣王示弱能力一流,能力上比杨修高明多了。这几集发生的事件展示了年轻宣王的性格,聪慧果决,多谋矫饰,也还不够成熟。演的很好。8-19:夺嫡之争的故事里最牵强的地方是荀彧和崔琰做的这个局与他们在剧中的人设不符。剧情中荀彧是汉室忠臣,他怎么会为终结汉室的曹丕去死?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荀本来也要和曹操决裂,做局也就是顺带帮帮未来的士族领袖司马懿和那个更有可能和士族分权的曹丕。崔琰也差不多。既然被丁仪抓住把柄,不如报复他,拉他一起死。问题是,这么理解的话崔荀的所作所为就是一种power struggle而不是剧中渲染的仁义大爱了。他们是为了一己私心和家族利益,方式方法还是靠陷害无辜的曹植。何来仁义一说?这几集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曹丕和司马懿之间的情感刻画。曹丕在历史上是个敢爱敢恨之人,在这里也是。他居然可以为了宣王放弃唾手可得的大位。曹操是绝顶的聪明人。他看到了曹丕对宣王的真情,发现自己的儿子不是他以为的那么冷血,确实可以“为了天下人而改变自己”,才决定把大位给了曹丕。荀彧在这里教宣王造势。这个操作也是宣王后期能赢过曹真、曹爽的关键。宣王在这个案子里也还做不到算无遗策,人物是有成长的。司马防的案子里宣王学会了如何退,在这里他学会了如何进。20-24:这几集曹操到曹丕的过渡,重在抒情。曹操si了之后风格突然变成纯戏说,看得非常难受。拍介于正剧和戏说之间的风格真的很冒险。这不是吴秀波第一次尝试融合风格了。《道可道》就是一个例子。但是《道》剧起码在表演和空间感上是一致的,杨文军又是一个控制节奏的高手,所以从轻松进入严肃戏份的时候没有违和感。而军师一上来就在正剧桥段月旦评和戏说桥段剖腹产之间平行叙事,吴秀波家里家外演戏的风格还不一样,看得我也跳进跳出,时常晕厥。22-24这段故事的疲软也是一个例子。横槊赋诗和春华送玉玺这种桥段连在一起看真是十分尴尬。我明白主创是想在形式上进行探索,因为这种包罗万象和“不二”的主旨是统一的。将军师分作5个单元来看的话,每个单元在形式上都是不同的genre。第一部分1-22集是历史剧,23-42是生活剧,虎啸龙吟1-22是战争剧,23-38是宫斗剧,最后的38-44是zz惊悚剧。内容上对应人生的几大topic,生存、成家、立业、子嗣和死亡。我认可这种拍法,因为生活本就是酸甜苦辣,时急时缓,什么滋味都有。但这种做法对观众的注意力、理解力、特别是包容力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对编导演等各个部门的融合度要求也太高了,特别是要在桥段衔接和节奏控制上费很大的功夫。纵观世界上的电影电视剧,就没有这么拍的,太难了,太容易顾此失彼。而且这个世界上除了粉丝和很有水平的业内,应该没有人会盯着这部戏反复拉片吧。平衡不好的结果就是大部分人,甚至业内,可能都在看懂军师的好之前就被劝退了。25-42:九品中正和邓艾屯田的故事有套路言情剧之感,比较乏味。吴秀波32集接旨演的非常好。这段剧情峰回路转,层次特别多,不好演,对情绪转换和节奏感的要求都不低。导演说观众没看懂柏灵筠入府的桥段。这有什么难理解的。不就是想说女性再有能力,但把政治理想寄托在男人身上终究是虚妄的吗?纳妾这段最大问题是价值观不停在现代和古代之间横跳。tvb的古装剧是往假了做,用快速的桥段推进来掩盖价值观的冲突,或者拍成喜剧。军师倒好,花了n集掰开揉碎了讨论三人行的可行性。现代价值观下有些问题就是禁区,触碰就是死。在现代式男女关系中寻求某种不可调和的平衡,好比在二进制的世界里找0.5,缘木求鱼耳。虎啸龙吟1-3:曹真的配音换了,上部不像演员自己配的。纵观军师全剧,男性角色里曹真的形象塑造是比较失败的。这个人是粗中有细,不是有勇无谋。曹叡反之。他又聪慧又疯狂,还有一点点对母亲和辟邪的真情。刘欢完成得非常好。吴秀波看人很准。翟天临、于和伟、刘欢、王洛勇都是极好的选角。他对他们的能力也了如指掌,好监制一个。这里提一句李晨。他兵团线时期的人设可不是什么大黑牛,而是居高临下的精英,再带有一点自怜自爱的矫揉造作。这里面多少角色气质,多少演员气质就不细讲了。但那种虚浮和对外在的注重和曹丕的假模假式公子哥气质是很match的,不算错误的casting。当然,矫揉造作的文青这个赛道上的冠军必须是张若昀。由他来演会更好一些。4-8:石亭之战这段改的还可以。这几集诸葛亮一直在吹宣王,也行吧,毕竟这个时期录尚书事还领兵的也就诸葛、司马和陆逊了。9:空城计的养寇自重说逻辑上并不是特别合乎情理。曹真还在呢,曹叡不需要司马懿平衡朝堂了吗?蜀国也没有被灭,不需要司马懿开疆拓土了吗?吴秀波此人真是纯粹,50了还搁这依依东望。“依依东望是时间”,哈哈哈,原来东汉末年伏膺儒教的宣王已经懂得了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话说回来,如果中国影视界的领头羊全都把依依东望当个事儿,何愁没有发展?这部戏的主旨从时间线来讲可以概括为一个人的欲望沉浮史。不过从人物角度看其主旨是“依依东望是时间”和“依依东望是人心”。前者讲的是观己,是宣王后半程人生的信仰。后者讲的是观人,是军师这出架空戏里所有人物的底层逻辑。这里的“人物”也包括了观众。“人心”指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以及“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看到什么样的故事”。怎么说呢,我觉得把观众心理也囊括进来的做法略微傲气了。不知道10年后再看会不会有新想法。还有一个我目前不能完全理解的地方是素材的选择。这个主旨是不是一定要选三国选司马懿呢?一个有着既定负面结尾的耳熟能详的故事,除了过审难度、舆论热度和投资大小之外,从戏剧本身的角度出发,是好还是不好呢?如果拍霍光呢?南北朝架空呢?哪些素材会更加模糊观众的焦点?哪些会利于主旨的传递?就像acting一样,your talent lies in your choices。希望十年后我能更加参透一些。空城计这段还解释了宣王一路走来的人物动机和性格内核。这里几个层次把观众会对宣王产生的理解都做了解释,预判了观众的预判。第一层是为国,第二是为名,第三是为家。吴秀波把这几层都排除了,说了真实的理由,就是“成就”,也就是为己,为了赢。但是他“恐惧”,因为他不知道打败诸葛亮算不算最大的“赢”,是不是人生的终极意义。最后的落点在“时间”,就是“体验”,或者“存在”本身。从“为己”转换到“时间”这一段拍的特别粗糙,镜头or剪辑有问题,太不smooth了。10:司马家两个女人诉求不同。张求家庭稳定,柏有政治抱负,他了然于胸并加以利用。不碰利益之时更宠小妾,但如若有难,他必然偏向正妻。因为他与妻子的感情更加纯粹,且妻子更好控制。小妾看似精神伴侣,却太过自作聪明。人面对一个太清楚自己黑暗面的人,心理上总会有一丝厌恶。宣王与小妾之间透着虚浮地吟诗作对,与正妻则是话不投机却真心相待。吴在拿手的感情戏表演上将这细微的差别拿捏得很好。11-15:诸葛司马的战争基本就是互相吹一通,然后宣王料事如神,武侯因为客观原因退去。没太多好评论的。16-22:哭张颌这段展现了吴秀波演戏的风格。创新、细致、生活化、节奏感特别好,用一个“妖”字来形容不为过。用喜剧里讽刺、滑稽这些技巧来表达宣王油滑、阴狠的一面,合理、恰当。这几集讲的是教子之难。操与丕植,诸葛与刘禅,宣王与景王、文王、伦各自代表了某个类型的父子关系。曹操太控制,诸葛太溺爱,宣王对文景因材施教却忽略了同样浸淫权术的司马伦。操没有考虑到丕植的个性,强行让不想争的植去争,后遗症就是连曹叡也都小小年纪深陷权谋。诸葛什么事情都自己包办,导致刘禅耳根子软天天拖后腿。宣王对文王景王因材施教。景王听话,就历练他的自主性。文王跳脱,就压制他的进取心。然而人总不会算无遗策。宣王对柏灵韵多利用少真情,这种问题也传递到了司马伦身上。诸葛上殿这段暗暗讽刺了一下他道德完人的形象。这里提一句我自己的观点。主创对这个人物的刻画应该是建立在对zz人物的常识上的。我国历史上和武侯一样完美的形象大概只有伍同学了。把军师里的武侯当伍同学看的话人物塑造还是挺恰如其分的。或许唯一的问题是步子迈太大了。起码2017年的我国舆论环境显然wasnt prepared for this。何况“带甲上殿”,“民有菜色”这几个点本身也漏洞百出,写得不太漂亮。四伐这里宣王确实太料事如神了,吹过了。卤城之战照着粉圈的意思拍挺好的,宣王也没必要永远赢。23:这集最精彩的地方是司马懿刚打败诸葛亮就回家和老婆亲热。everything is about sex but sex is about power. 24-25:曹叡杀郭照后剧情就往“洗白”的方向一去不复返了。这种“洗白”不是说主创主观上想要为宣王开脱,但逼人到死角的桥段连环反复使用确实很容易造成“洗白”的效果。这也是吴秀波的戏最大的问题,过于戏剧化。长剧80集,在n种桥段里每次都选最dramatic的一种,看一次新鲜,看多了未免让人觉得有些疲累。我时常想为什么吴秀波和杨文军合作的作品也很情绪化,但总让我很舒服,其他人就不太行呢?我想可能是导演的能力和适配度问题。张和吴秀波的共同点是都很关注人物细微的心理变化。有时很细腻好玩,有时就小题大做。马向阳这么拍没问题,军师这种素材还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地方绕来绕去,不太合适。除此之外,张给我感觉还是一个理智主导的人,而杨文军和吴秀波都是情感主义者,所以军师会有演员情绪与镜头表达之间的分裂感,而杨文军和吴秀波则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最佳cp。这几集吴秀波把人物的阶段性表现处理得非常清楚。杀郭照这里是他和曹叡撕破脸的开始,这里情感饱满,全力以付,之后那一场就全是敌对虚假了。26-29:辟邪与曹叡是真爱。这段也算为lgbt发声了,点赞。30-37:曹爽和宣王之间的矛盾往私人恩怨的方向开始升级了。曹爽也太蠢了,都鸿门宴了还把宣王放回去。。。司马衷都不会这么蠢。这类为了戏剧冲突罔顾合理性的设计,有点傻。宣王给曹爽磕头过于戏剧化了。能做十年一国大将军的人,真不至于白痴若此。正始改制这几集在剧情设计上和琅琊榜一样尴尬,过家家一般的zz斗争,港式黑帮片的解决矛盾的逻辑,让人看得挠头。人物设计上依然有几个有趣的细节。司马伦心狠又搞不清轻重,尤甚昭儿当年。张春华死前过继昭儿的孩子给师儿,也是对历史的合理解读。太医说张死于忧患,是的,卷入权力的副作用就是你爱的家人和你一起受罪。这种设计倒是比老物可憎来得更为警醒世人。38-40:高平陵拍的好,演的也好。我发现每当故事与史实一样的时候,看得就很顺畅,每次编剧自己发挥的时候,就不太行。导演在节奏把控和镜头语言上灵气不够,除了升格仿佛不会其他技巧,而且继承了山影系的最大毛病,节奏太平,后期没有厉害演员帮忙吊着就显得无聊。吴秀波在表演上有时特别好,但不是百分百在状态。军师联盟对宣王发动高平陵的原因没有解释得太清楚,看官自行解读。我觉得宣王在空城计那里悟到了人生除了时间以外无意义。郭照死后他说羡慕诸葛亮是执刀人,也就是有“自由”,有“free will”。他人生后半程的追求翻译成人话就是”以自由的身份尽可能地活得长“。隐忍是为了活得长,在70高龄不隐忍是为了体验终极的自由。41-44:最后这几集剧情跳入主创所说的“戏剧”的部分,看得舒服。舒服不是因为“洗白”或者“黑化”,而是因为首先剧情层次复杂多义,有分析和解读空间,二是在上价值这个部分做得非常非常对我的胃口,一如《道可道》般得我心。《道可道》是一个比较直接、理想化的故事。军师更加复杂和真实,主旨比道可道隐蔽一些,艺术性增加了一些,更显成熟。三马罗生门这一段精彩至极。这种桥段在国剧里可不多见。可惜为何不能一直保持这种水准呢?说下柏灵筠之死。根据导演回放的画面,我倾向于是宣王干的。她知道太多还不和宣王一条心,是一个隐患。她这个人物设计实在是有些侮辱这类女性的智商。一个理性、懂政治、能当间谍的女人一般不会如她这般恋爱脑,更不会对宣王后期的行径这般诧异。武则天、吕后、慈禧,这些在politics上成功的女人哪个会如此天真?还有,生死关头她居然没有想起她儿子吗?全是和宣王的情情爱爱?再说罗生门这段。豆瓣上的高赞回答说宣王在考验两个儿子。但我觉得昭儿从能力来讲比哥哥还是差一些的,根本就没有继承大统的可能。所以司马懿这里做的不是在师昭之间做选择,而是在帮他俩解决隐患。他要师儿放弃爱情选择亲情,要昭儿一心一意辅佐哥哥。和曹操不同,他知道两个儿子大了不能强行压迫,所以他这里要演戏,要让儿子们心甘情愿做出选择。小元不过是一剂药引,不是什么重要角色。他最终把刀传给师儿,象征了权力的传承。杀王八和冥婚这两场戏是本剧最吴秀波风格的两场戏。感叹一句,这样的人不让他搞艺术绝对是中国影视界的损失!首先大部分人很难跳出思维定势用一个平等、尊重的视角去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特别是国内的电视剧,不是吹逼就是批判,非要塞给你一个正确答案。杀王八这段按照大部分电视剧的拍法,候吉这种平民视角应该会把宣王逼的无处遁形。然而军师选择了让宣王死不悔改。是的,这才是真实的世界,做都做了,怎么可能悔改呢?军师中立地把两种态度都展现给了观众,丝毫没有粉饰,难能可贵。其次他对各种艺术形式有着深刻的认知。与音乐和绘画不同,影视太实在了。影像消灭了想象,也扼杀了解读空间。而艺术,最需要的就是想象与创新。那么怎么才能让影视的艺术性增强呢?有些人通过视听,比如更快的节奏、更炫酷的镜头语言、更逼真的特效来创造前所未见的画面,有些人通过编剧技巧,意想不到的反转、新奇的人物和环境的设定来给观众意料之外的刺激。而吴秀波的答案是结合影视和戏剧各自的特点,把焦点放在演员细微的表情和台词上,并且通过台词、剧情、场景的设计让演员做出多层次的、有时矛盾的情绪反应,暗示观众,某个场景下的人物对话可能还有别的意思。这样观众才能像看画和听音乐一样由实向虚,把注意力放在演员的情绪还有言外之意上,从感官升华到思维。还有一点,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画也好,诗也罢,最讲究的也最高级的审美标准就是留白的能力。罗生门这一集就是在实践适度留白这一审美标准。当国内的编剧导演们还在拙略模仿低级美剧和韩剧的技巧时,吴秀波已经在思考国剧的前进方向,能把想法落地成80集长剧,还能在剧情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了。“冥婚”这一段又往另一个方向进了一步,就是注入20世纪西方戏剧的精髓,荒诞。场景荒诞、两个人身份调转,台词顾左右而言他,情绪时高时低,又悲又喜,一直收着,最终在候吉的一声“公子”里达到全面释放。这样的设计,简单而高级,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简直神来之笔。而且这场戏还扣了“依依东望是时间”这个本来就和荒诞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主题,比类似架构的剧和电影收尾收得好多了。两场原创戏,悬念拉满,节奏合拍,审美上各自高级。这种结局才配得上叫国剧top!冥婚这场戏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这是一场从主创角度出发为军师联盟的世界观定性的一场戏(当时第一次看的时候完全没看懂,这几年心境有了变化,看了很多好戏,再回看就顿悟了,类似哲学悟道之过程,有点意思的)。之前的85集有点像一出东亚古装版的life of pi。A讲的是屠龙少年终成龙,白莲花被逼无奈奋起反击的故事。B讲的是黑暗森林里的一头最狠的狼运用各种手段咬死了所有对手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交错出现,故事A占据的篇幅大概是90%,B大概是10%。这里讲下我对故事B的理解。故事B是一出不折不扣的zz惊悚剧。在这个世界里,输赢的逻辑就是谁狠谁没有下限谁更会利用人心谁就赢。权力大的曹操当众杀死伏皇后,智力高的杨修、宣王用衣带诏威胁荀彧,武力好的曹真强行灌司马防酒,连看似淡泊的荀彧临死前都要做局坑曹植。这些人深陷权力的游戏,用的都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手段,尺度轻重看得是“势”而不是道德,目的也多是私心。而在他们身边看似受庇护者,不过是他们的一颗颗棋子。张春华、柏灵筠皆被宣王算计,爱家的忧郁而终,爱权的理想幻灭;郭照、甄姬和丕植之间爱也好恨也罢,都为此丧了性命。从献帝到曹芳,一代又一代的游戏玩家们,能力弱野心大的如董承、辟邪、何宴自是被无情碾压,可那些没野心的有道德的讲真情的也都作了炮灰,如曹麟,如子夜,如王双。所以宣王高平陵之后谈不上黑化。那种血淋淋一直就是故事B的运行逻辑。哪怕普通如候吉,都会想杀死那只他养了一辈子的无辜的王八。更加牛逼的是,主创通过讲诸葛亮的故事,用蜀国做了对比,论证了故事B的普适性。诸葛当然是军师里理想主义的最后一丝光辉,也是穿越一般的强者,算无遗策的天才。甚至道德上,他相对司马懿和魏国也更加有情有义有底线。但他每次败也是败在有底线上。所以马谡会失街亭,因为诸葛亮对他有感情;所以会有空城计,因为诸葛亮爱民如子;所以阿斗可以随便召回诸葛亮,因为诸葛亮要恪守臣道。与此同时,诸葛依然是一个zz人物,不是神。所以他会带甲上殿,会“民有菜色”。这是主创在告诉我们,不要神化任何一个人,否则你会被坑的很惨。故事a和故事b一直交错了80集,高平陵之后一路清晰滑向故事b。就像pi最后问记者他相信哪个故事一样,我想主创大概也是想告诉我们他心中世界的样子,然后问问我们,我们相信哪个故事吧?回到冥婚这里。本来这场戏是没必要的,因为故事b已经足够满足99.9%观众的口味了。但吴秀波还是花了20分钟做了这场戏,做了一次卸下盔甲的自己。这段戏讲的是一种情感上的观照。候吉和司马懿,这个故事里阶级差距最大的人,也是性格、能力差距最大的人,因为都死了老婆,在一瞬间视角反转,共情了对方。因为共情,所以理解;因为理解,所以放下。有了这场浓缩的、表达主创态度的一场戏,军师联盟就脱离了故事a的假惺惺和故事b的冷冰冰,做到了如故事a那般温暖和故事b那样真实。这也是一种答案吧,而且是这么多年以来的影视作品里最让我有共鸣的一场戏。不止是感动,更是看见,宛如同性恋在全是直男的马路上识别了一个同类,或者休眠多年的地下党终于和组织接上头。就为了这场戏,我也不悔粉了吴老师这么多年。以后还会粉下去的。谢谢你,治愈了我的孤单。希望你也能谢谢我,听见了你的声音。
  • 来自网友【Mical】的评论所以历史的伟大在于,那些前辈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这一次更加清晰地看到司马懿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最后的?忍辱负重,非常平和,并且也绝不会为难自己,不会把自己逼到那种痛苦的境地,说到底他内心很强大,而且情绪管理也很到位,不管面对多么大的委屈,也不会意气用事,不会乱发闹骚,更不会沉不住气,他不是比诸葛亮更加聪敏,但却有那种稳定和平常心。 其实我也很为诸葛亮感到意难平,明明那么努力,心中的唯一信仰就是兴复汉室,可是一次又一次,有他自己用人不淑的主观原因,也有老天似乎并不成人之美的缺憾,唉,明明在五丈原,离梦想已经很近了,可天公不作美,选择站在了司马懿那一边,于是这便是最后的最后,再无机会北上。可是谁又能不犯错呢?就连天子也会,所以何况是他呢?也许他唯一输给司马懿的就是亲力亲为和那个承诺,可这也正是他之所以成为诸葛亮的原因吧
我们仅提供浏览服务,本站不上传不存储,侵权请联系删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