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电影网
首页电影电视剧动漫

行动目标希特勒 Valkyrie-正片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战争 / 剧情 / 历史地区:美国,德国年份:2009

导演:布莱恩 / 辛格

演员:汤姆 / 弗拉席亚 / 齐辛 / 克里斯蒂安 / 托马斯 / 肯尼思 / 杰森 / 克鲁斯 / 弗里德曼 / 斯科菲尔德 / 尤斯图斯 / 汤姆 / 坦科斯 / 默林 / 拉金

云播资源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情节速览

1944年,二战如火如荼,战争局势波谲云诡。纳粹德国四面出击,但在盟军的合力反击下,德军攻势已成强弩之末。此时此刻,德军一部分高级军官意识到战争的天平已经倾斜,希特勒(David Bamber 饰)的战争策略将引领德国走向灭亡。越来越多的军官相信,只有除掉希特勒及其支持者,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并通过和谈与盟军达成协议,才能最终拯救德国。
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一个名为“瓦尔基里”的计划应运而生。在整个计划中,陆军上校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Tom Cruise 汤姆•克鲁斯 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出身贵族的施陶芬贝格一度倾心希特勒及其纳粹纲领,他于1943年率装甲师驰骋北非突尼斯战场,并在此失去右手臂、左手两个手指以及右眼。战争的残酷令他的思想发生巨大转变,回到德国后他作别妻儿,与刺杀组织高层军官共同开始策划谋杀最高元首希特勒的危险任务……

猜您喜欢

用户评价

  • 来自网友【菜根】的评论临近新年,实验室烂摊子的事我也不想去管,索性白天读文献,晚上看电影。我看的电影不是《刺杀希特勒》,而是另一部更为伟大的片子《浩劫》。该片是一部关于反思纳粹德国的纪录片,2013年《视与听》杂志影史经典排行榜中,本片Top50 #41。我想在豆瓣知道本片者可能大有人在,但是真正看过的人可能寥寥无几,因为它的长度可能一般人无法接受,足足九个多小时。恰巧的是,我正在读一本名为《德意志的另一行泪》的纪实文学,作者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朱维毅先生。本书的视角是普通官兵,作者通过与现今健在的一些二战老兵之间的访谈,展示出德国民众对二战的另一种解读。书和电影相得益彰,对我一个毛头小伙来说,帮助我了解认识一些二战相关的东西,也大有裨益。我记得我是在大学本科的时候看的这部片子,那时候对于电影的认识甚至连入门都不算,觉得那年看过最好的片子就两部,一部是《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另一部就是这部《刺杀希特勒》。故事的情节只能记得大概,零零散散也串不起来。幸好今天又在朱维毅先生的书本中再次读到整个事件的始末,以及德国民众对本次事件的一些看法,就忍不住手指飞扬,想敲出来点东西。2008年年末,由阿汤哥主演的《刺杀希特勒》在全球上映,评论先贬后褒,票房最后超过7000万美元。该片导演布莱恩·辛格擅长商业大片,不曾考虑过对战争反思,对本片的定位也在商业片的范围之内。在拍摄伊始,德国联邦电影局(FFA)提供给《刺杀希特勒》480万欧元的影片拍摄资助,原因是“该片符合资助条件”。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片子符合资助,该片的故事情节与其他电影究竟有何不同?德国民众对影片主角施陶芬贝格的认识,是否一直是将其视为“民族英雄”?该片拍摄的时间与故事发生的时间相距60年,这60年间里此次刺杀行动的后代后来又经历了那些挫折?我们从2003年夏季德国电视台组织了一次对“100个最伟大的德国人”的民意调查说起。这次耗时三月的民众评选产生的榜单中,本片主角原型施陶芬贝格排名四十九。而在此之前,德国民众一直将施陶芬贝格看做头号“民族叛徒”。1944年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电台曝光了此次行动,但没有给出细节。德国民众得知希特勒只是受了轻伤,顿时长舒一口气。很快各地相继出现了各种庆祝活动,效忠信件纷至沓来,其内容一般是先对元首九死一生表示庆贺,最后对施陶芬贝格的行径深恶痛绝所有人都对这次暗杀表示恼火,认为这是在后院挖自己墙脚,当然也为德国能够逃过这一劫难深感万幸。不久之后德国战败,民众开始反思他们刚刚经历的战争,不过即便是他们意识到了纳粹所犯的错误,他们并未由此而把“瓦尔基里行动”的人员看做“民族英雄”。与施陶芬贝格命运经历极为相似的德国反纳粹人物一对兄妹,在2003年的大众评选中,该兄妹因为反抗希特勒而位居第四,这与施陶芬贝格的处境相差极为明显。为什么同是反抗希特勒的德国人,一个一直被视作“民族叛徒”,而另一个却被视为“民族英雄”。朱维毅先生的书中解释这个现象的说法是,施陶芬贝格暗杀希特勒的行动首先是违背了军人应有的原则,从性质上说是颠覆国家主权,而行动手段是密谋和暗杀,而且破坏了一直对敌的整体利益。德国人固有的思维导致在他们眼中,施陶芬贝格是一个民族叛徒。对于行动者的惩罚延续到了20世纪末,甚至也许在今天的德国,依旧有人尚未改变对这次行者参与者以及后代的偏见。战争平息之后,战后的东德和西德在很多事情上都存在分歧,但是在这件事件的观点立场上却普遍一致。东德媒体称其为“美帝国主义的特务”,而西德则对参与者的后人的社会保障上勒紧裤腰带。而普通民众也对他们的遗孀抱有偏见,认为他们玷污了德国人的精神。甚至在1951年7月,慕尼黑财政厅一度停止每月区区160马克的生活补贴,原因是“因严重叛国行为而被判刑的原国防军成员无权领取任何退休金和养老金”。同年10月,士兵联合会主席格贝尔上校直接宣称:“新建的德国军队里将没有'7`20军内抵抗分子'的位置,因为他们会危机到军人的精神”。“军人的精神”在德国人眼中就是“忠诚和服从”。政府开始对暗杀行动有正面评价是在1953年6月17日的“7·20事件”纪念活动上,此次活动联邦德国总统豪斯亲赴施陶芬贝格遇难地悼念,对此行动给予正面评价。相对而言,民众的变化却相对滞后。在1951年的一次调查中,51%的人认为,如果没有抵抗军的内部捣乱,帝国军队力量不可能被削弱,他们也不可能输掉战争。1954年,慕尼黑大学的学生委员会宣称,他们中的大多数认可7月20日为叛国者日。其后,1970年和1956年的调查中,认可该行动的人也未超过半数。1994年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甚甚至还出面矫正民众认识,强调,不要把“7·20事件”那些人视为英雄,重要一点事不要忽视他们的错误“。2004年,《明镜周刊》委托专门机构再次调查“7·20抵抗分子”的民众认可程度,73%的人表示尊重,10%的人表示无所谓,只有5%的人选择“鄙视他们”。2009年,议会正式宣告了当年被”国防军法院“判定为”叛国者“的德军无罪。同年,阿汤哥影片《刺杀希特勒》全球大规模公映。故事不能止于2009年。对“7·20抵抗分子”的评价并未停止在平反层面,德国政府逐渐将其刻意夸大到英雄楷模的高度。2004年6月,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参观诺曼底登陆60周年仪式时提到:施陶芬贝格等人的行动表明,在纳粹德国时期,已经有德国军人在尝试结束纳粹统治。施罗德说:“他们向当时的世人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德国,一个好的德国,一个民主的德国。我认为如果存在德国人的榜样和世界人的榜样,他们应该是其中之一。”而2009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新兵宣誓仪式上也强调说:“他们捍卫了我们国家的尊严和荣誉,是我们今天的榜样、理想和责任。”从“民族叛徒”到“民族英雄”,再到“民族榜样”,我们看到了德国民众的一种思维进程,对于这个过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2009年《南德意志报》撰文说到:65年前施陶芬贝格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今天把这位反民主的斗士看错是超级英雄却是错误的。文章认为,施陶芬贝格在年轻时较多地受到德国诗人格奥格的“心中德国”情结的影响,在内心里一直向往着一个由德国领导的、横跨欧洲的、具有全新文化和文明的中世纪理想帝国。在这种典型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基础上,纳粹政府勾画的德国蓝图很容易在他心中引起共鸣。对人物评价逐年拔高的同时,对此次行动的评价,一个老兵的评价却显得尤为特:“瓦尔基里行动”如果成功了,德国人就不会看到希特勒在1945年4月的自杀结局,施陶芬贝格这些军内抵抗分子就会因此完全背负起把德国引向彻底失败的罪名,他们将永远被视为国家的叛徒而被载入史册,而希特勒却可能被视为永恒的英雄。这样看来,”瓦尔基里行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澄清了事实,正是这样的结局让历史证明了谁是德意志真正的敌人。历史就是一个玩笑,谁说不是呢。注释:本问相关资料来源于朱维毅;德意志的另一行泪;世纪图书出版社;北京;2013.8;p219-p230
我们仅提供浏览服务,本站不上传不存储,侵权请联系删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