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电影网
首页电影电视剧动漫

延坪海战 연평해전-正片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剧情 / 战争地区:韩国年份:2015

导演:金学善 / 金学顺

演员:朴成彬 / 权五镇 / 李玹雨 / 金東範 / 千敏熙 / 金河均 / 李莞 / 姜汉泉 / 郑东奎 / 李韩钟 / 权华焕 / 许多晶 / 地乾宇 / 晋久 / 郑珠里

云播资源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情节速览

讲述的是2002年6月发生在韩国西海海域上发生的“第2延坪海战”,金武烈将饰演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延坪海战中以身殉职的海军大尉尹永河。而秦久则饰演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中尉韩尚国,兵长朴东赫一角则由李玹雨饰演。

用户评价

  • 来自网友【大浦洞二号】的评论万恶的北朝鲜
  • 来自网友【Matrix】的评论原载 《看电影·午夜场》2015年第12期,限于杂志社规定的篇幅,总觉得没有说透,颇为意犹未尽: 2015年6月24日,韩国上映了导演金学顺执导的战争题材影片《延坪海战》。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取材于13年前在韩国西海延坪岛海域爆发的第二次延坪海战,因而具有较强的纪实意义。上映首日,就创造了韩国单日的票房冠军纪录。第二天,韩国总统李明博亲率亲信幕僚前往观看,国会举办了放映会。一个月后,其观影人次已经突破600万,在北美上映的首星期票房突破10万美元。《延坪海战》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也体现出了这次海战对韩国民众的重要意义。为了忘却的纪念 二战结束时,以北纬38°线为界,苏军与美军将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朝鲜半岛分为南北两部分进行接管。它们各自扶植的“代理人”,演变成了后来的朝鲜与韩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向韩国发起进攻,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中国和苏联,都直接或间接地卷入战争。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此后,双方的边境摩擦一直不断。第二次延坪海战就是朝韩之间爆发的武装冲突之一。 2015年4月23日,媒体曝光了《延坪海战》的先行海报,上面写着:“2002年6月,世界杯的喊声,延坪岛的枪声。他们所有人都曾为了大韩民国而战斗。”实际上,这两件事可能并不存在如此“和谐的并列关系”。第二次延坪海战爆发当天,正值日韩足球世界杯四强赛,韩国队正在与土耳其队争夺季军。人们的眼球都集中在了绿茵场,没有给予这场使韩军伤亡25人的海战更多的关注。韩国政府与民众都沉醉在世界杯的狂欢中,使阵亡将士的家属更加伤心。例如,在战斗中阵亡的韩相国下士。2005年,他的遗孀甚至移民美国,离开了令她心寒的国家。 2006年,曾在韩国海军服役的导演金学顺计划拍摄关于第二次延坪海战的电影,以纪念这场当时几乎被民众忘却的海战。2007年,他取得了韩国作家崔顺兆的小说《延坪海战》的版权。2009—2010年,韩国的郭景泽导演与白云学导演,也曾试图拍摄关于第二次延坪海战的电影。在此期间,韩国与朝鲜之间先后爆发了大青岛海战、“天安舰”事件、边境非军事区冲突、延坪岛炮击事件。这些武装冲突导致的政治敏感性,严重推迟了几位导演制作相关电影的计划。 2012年6月,金学顺导演终于得以着手《延坪海战》的摄制工作。2013年1月,他曾表示,11年前的第二次延坪海战,韩军有25人伤亡和1艘巡逻艇沉没,惨痛的代价却没有留在韩国人民的记忆中,“这是十分惭愧的事情”。为了这次忘却的纪念,他雄心勃勃地做出了100亿韩元的预算,并准备采用3D技术进行摄制。尽管有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国防部、海军与空军的支持,电影得到的投资也远远不够,缺乏资金时只能中断拍摄。最终,他不得不将预算降低到60亿韩元,并向韩国民众发起义卖和募捐,甚至让演员和工作人员以不支取薪酬的方式“志愿”参加电影的制作。在媒体的运作之下,募捐活动引起了韩国民众的热潮,捐款数额达到了27亿韩元。韩国中小企业银行也伸出援助之手,投资了30亿韩元。最终,金学顺导演获得了80亿韩元的资金。 为了能够真实地还原当时的战斗场景,金学顺导演多次访问了这次海战的幸存官兵,到海军基地收集材料,每年参与追悼纪念仪式,并慰问阵亡官兵的家属。电影中的很多人物,都有真实的原型,例如金武烈饰演的尹永夏上尉、晋久饰演的韩相国下士、李玹雨饰演的上等兵朴东赫等。为了情节的需要,也改编或虚构了部分人物和细节。例如,全世界各国军队中都普遍存在老兵欺负新兵的现象,但电影中欺负朴东赫的“李兵长”是虚构的;韩相国下士的手,没有电影中存在的神经性疾病;真实的上等兵朴东赫的母亲,也并非聋哑人。 不过,《延坪海战》也有落入俗套之处。为了达到煽情的效果,凡是符合“家庭温馨、夫妻恩爱、妻子怀孕、初为人父”的男性角色,都在片中“壮烈殉国”。这几乎成了战争片催泪的“铁律”。近年来,大概是为了吸引年轻观众或女性观众的缘故,日本和韩国的战争片,与青春片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经常塑造外形清秀、性格纯良温顺,甚至“呆萌”的男性角色,铁血战士纷纷变成了“人畜无害”的小白兔。李玹雨饰演的上等兵朴东赫,就是这种形象的典型。对战争片来说,这未免太缺乏阳刚之气。 电影《延坪海战》海报,笼罩在朝军火力下的韩军357号“虎头海雕”式巡逻艇。韩军357号艇艇长“尹永夏”上尉,手持K5式9毫米手枪,指向伪装成渔民的朝军侦察兵。韩军357号艇进行训练,韩军水兵手持K2式5.56毫米自动步枪,侧舷上装有1挺M60式7.62毫米通用机枪,带有机枪防盾。朝军684号201式巡逻艇艇艏,艇艏炮塔是苏制T-34/85式中型坦克的炮塔改装而来。朝军684号艇上的水兵手持68式7.62毫米自动步枪,做好了战斗准备。 海上拼刺刀 当今的国际格局之下,爆发大规模海战的可能性极低,存在主权争议海域出现低烈度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却越来越高。对导弹时代的海战来说,舰炮对射本已不是主流,但在海上的边境摩擦中,《延坪海战》中的近距离舰艇对射,却又是最为常见的作战形式。这种常见却不常规的舰艇近战,通常称为“海上拼刺刀”。 这并不是朝韩双方首次在延坪岛海域爆发海战。延坪岛海域位于西海北方分界线(NLL),是朝鲜战争后美国与韩国单方面划定的海上国境线。最初,朝鲜予以承认,20世纪70年代又予以否认。1999年6月15日,在延坪岛海域,朝韩海军爆发了“第一次延坪海战”。朝军鱼雷艇首先开火,韩军舰艇还击后,只用14分钟就赢得了胜利。 朝军恶气难咽,一直在寻找扳回一局的战机。2002年6月20日,韩军巡逻艇曾拦截了试图越线的朝鲜木船。当时,韩军就怀疑船上的渔民很可能是朝军的便衣侦察兵,电影也如实地反映了这个片段。2012年,曾在朝军西海舰队服役过的“脱北者”表示,朝军为此谋划了一个月的时间。利用日韩足球世界杯期间韩国政府“维稳”的心态,以及韩军“不打第一枪”的交战守则,朝军准备报这“一箭之仇”。 2002年6月29日9时54分,朝军1艘舷号为388的62式高速护卫艇驶向西海北方分界线,韩军第253快艇中队前往拦截。20世纪60—70年代,中国援助了朝鲜多艘62式高速护卫艇,西方称为“上海”2级巡逻艇。 10时01分,朝军1艘舷号为684的201式巡逻艇越过西海北方分界线。20世纪60年代,朝鲜从苏联进口了8艘201式猎潜艇,西方称为SO-1式猎潜艇,中国仿制型称为6641式猎潜艇。朝军仿制了11艘,并对7艘进行改装,变为巡逻艇。其装有4座炮塔,原型的1号、3号和4号炮塔为2M-3M式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2号炮塔为ZPU-4式4联装14.5毫米重机枪,还装有4座RBU-1200式5联装反潜火箭发射器和2部深水炸弹投掷器。为了加强火力,朝军将1号炮塔改成了T-34/85式中型坦克的炮塔,3号和4号炮塔改成了V-11M式双联装37毫米高射机关炮。 电影中道具艇的武器配置与朝军的改装存在差异。电影中的201式巡逻艇,尚能在艇艏看到2座RBU-1200,但舰炮的细节经过了改动。T-34/85的炮塔装有1门ZIS-S-53式85毫米坦克炮,并没有装备炮口制退器。电影中1号炮塔的炮口则装有炮口制退器,这是SIZ-S-3的原型——M1939式85毫米高射炮才有配置。2号炮塔也从ZPU-4换成了单管型的70K式37毫米高射机关炮。其与3号、4号炮塔的V-11M同源,都是M1939式37毫米高射机关炮的海军型号,只不过70K为单管,V-11M为双管。 通常来说,韩军将朝军的各型巡逻艇,称为“警备艇”。电影中也使用了这种称呼。 韩军第232快艇中队出动2艘“虎头海雕”式巡逻艇,舷号分别为357和358,357号艇也就是本片的“主角”。其装有1门“博福斯”式40毫米机关炮、2座M61“海火神”式6管20毫米机关炮、2挺M60式7.62毫米通用机枪与1座“西北风”式防空导弹发射架。理论上,研制于1972年的“虎头海雕”,应该要比研制于1955年的201式更优越。“虎头海雕”的最高航速为37节,比201式猎潜艇快9节,机动性占优。雷达、火控和电子系统,也要先进得多。然而,201式的排水量为215吨,“虎头海雕”只有170吨,前者的火力强度也更高。 就像电影描述的那样,双方接近之后,韩军一如既往地试图以机动动作拦截朝军。大部分的海上边境摩擦,多是双方舰艇进行冲撞和挤压。在电影中,朝军684号艇侧舷上挂着很多橡胶轮胎,就是为了在侧舷冲撞挤压时,起缓冲作用,以免伤及艇壳。韩军以为,这次行动应该与过去无异,仍然是“船碰船”的对抗,但他们失算了。 10时25分,朝军684号艇的85毫米坦克炮,向韩军357号艇发射炮弹,正式打响了第二次延坪海战。在电影中,这发炮弹也展开了长达30分钟的战斗场景。在试映时,参与观影的阵亡官兵家属表示:“电影中99%的镜头,仿佛真实地情景再现眼前,不禁令人落泪。”韩国媒体也曾盛赞,《延坪海战》逼真的战争场面,堪与《拯救大兵瑞恩》媲美。如果只看视觉特效,战斗场景称得上逼真。但是,与第二次延坪海战的现实相比,就只能说电影中的细节,都是虚实结合了。很多看似“真实”的场景,只是符合人们想象中的战斗场景罢了。 首先,电影中韩军357号艇与朝军684号艇交火的距离很近。结合远景镜头中“虎头海雕”与201式艇身的长度(分别为37米与42米),双方交火时的距离应该在150米之内。在现实中,朝军684号艇开火时,双方相距450米。但是,电影就很难还原真实的距离。如果两艇相距450米,也就意味着处于航拍状态下的摄像机,只能在更远的距离上拍摄,才能呈现出两艇对射的全景。在二者外形轮廓差异不大的情况下,观众根本无法分清远景镜头中,哪艘是韩军的,哪艘是朝军的。 其次,电影中的战斗场景,主要表现的是双方水兵的轻武器对射。尽管450米的距离仍然处于自动步枪和机枪的有效射程之内,现实中也确实发生了轻武器对射,但真正起作用的,只能是双方的舰炮。然而,如果以舰炮对射为主,那么“你打我一炮,我打你一炮”的正反打镜头就会泛滥成灾,使电影变得枯燥无味。以轻武器对射为主,才能渲染气氛,并更多地表现作为主体的“人”。 第二次延坪海战中的轻武器对射不是主要部分,不代表现代海战中没有这样的战斗。1965年8月6日,在“八·六”海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62式高速护卫艇曾抵近到100米内,向国民党海军的猎潜艇开火。1974年1月20日,在西沙海战中,解放军扫雷舰和猎潜艇上的水兵,甚至将手榴弹投掷到了越南南越海军的扫雷舰上。1988年3月14日,在赤瓜礁海战中,解放军护卫舰上的机枪,也曾与越南武装运输船上的机枪展开对射。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双方一直保持航向和距离,处于平行状态下对射了很久。在舰炮对射时,抢占有利阵位是非常重要的。韩军蓄谋已久,684号艇所处阵位能够充分发挥侧舷全部火力,韩军357号艇暴露了侧后方,才遭到重创。电影中治军严谨的艇长尹永夏上尉,居然不知道进行战术机动?这个疑点的答案,就是韩军357号艇早已失去了指挥。 在真实的第二次延坪海战中,朝军684号艇的第一炮,就击中了韩军357号艇的舰桥,尹永夏上尉当场阵亡,全艇失去指挥。在电影中,战斗开始后一切关于尹永夏上尉的描述,都是虚构的。在临死之前,尹永夏上尉才转交指挥权,转交给的人,却是已经身负重伤而丧失指挥能力的副艇长——如此不合逻辑的情节,在现实中并未生过。 需要指出的是,朝军第一炮就击毁了韩军舰桥,其实是持续瞄准和运气的结果。这种装有坦克炮塔的巡逻艇,又称为“坦克艇”或“装甲艇”。坦克炮并不装备舰炮所需的稳定装置,只有在风平浪静的内河航行时,坦克炮才有射击精度可言。在高海况的状态下,坦克艇上的坦克炮,没有稳定装置,只能人工装弹,射速很低,因此命中率较差。第二次延坪海战持续25分钟,朝军684号艇只命中韩军357号艇5发85毫米炮弹,但射速较高的37毫米高射机关炮命中19发,14.5毫米重机枪命中234—258发。不过,这5发85毫米炮弹也是韩军357号艇沉没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韩军357号艇的40毫米和20毫米机关炮发射了680发炮弹,却未能撼动水线部位有装甲加强的朝军684号艇。 从战术上来看,双方均有欠妥之处。在“海上拼刺刀”的战斗中,舰艇应集中速射火力,先进行“舱面清扫”,摧毁敌军舰艇武器和上层建筑,待对方丧失抵抗能力后再予以击沉。而不是像电影中那样,执着地射击敌军舰艇上的有生力量。 在电影中,358号艇艇长为李清娥饰演的崔润贞上尉。这是为了加入女性角色做出的设定。实际上,358号艇的艇长崔英勋上尉是男性。双方交火后,枪炮声震天,崔润贞上尉通过望远镜才确定战斗已经打响,这样的设定未免太过“弱智”。357号艇与684号艇都在射击轴线上,为了避免误伤,358号艇未能及时开火。这样的理由尚可接受,但电影中358号艇的驰援未免太拖沓,令人匪夷所思。 最后,电影中将韩军357号艇的损失拍得十分惨烈。实际上,韩军只有6人阵亡,19人负伤。由于朝鲜的封闭,朝军人员损失不得而知,韩国估计为13人阵亡,25人负伤。战斗打响后,韩军357号艇(左)与朝军684号艇(右)近距离对射。在真实的第二次延坪海战中,双方的距离要比镜头中的远得多。在朝军火力的猛烈打击之下,韩军357号艇损失惨重,甲板上一片血腥狼藉。韩军357号艇艇艏的“博福斯”式40毫米机关炮,向朝军684号艇还击。朝军684号艇上的水兵,手持98式5.45毫米自动步枪,向韩军扫射。朝军684号艇上的狙击手,使用SVD“德拉贡诺夫”式7.62毫米狙击步枪。实际上,颠簸的巡逻艇上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狙击,丛林作战时才用的伪装布也是毫无意义的。朝军684号艇上的水兵,手持73式7.62毫米轻机枪扫射,旁边的水兵负责更换弹匣。韩军“蔚山”级“济州”号导弹护卫舰前来支援,向朝军684号艇猛烈开火,但实际上其并未参加过真正的第二次延坪海战。朝军684号艇遭到韩军增援舰艇的围攻,2号炮塔的K70式37毫米高射机关炮炮位损毁,朝军水兵死伤惨重。 长枪短炮 既然“枪战”取代了“炮战”成了主要战斗场景,电影中出现的枪械也就不会少。 在电影中,韩军水兵装备K2式5.56毫米自动步枪。其为韩军制式步枪,由韩国自行研制,但显然参考了美军M16A1式5.56毫米自动步枪的结构。在军营大门站岗的韩军宪兵,戴着白色钢盔,挎着K2的改短型——K1A式5.56毫米卡宾枪。其比原型缩短了33厘米,适于后方的勤务兵种使用。在357号艇上,还安装有M60式7.62毫米通用机枪。在战斗场景中,上等兵朴东赫使用M60扫射时,可以清晰地看到机枪防盾上有个被打出的弹孔。这是对357号艇的高度还原。韩军打捞出沉没的357号艇,陈列于京畿道平泽市的韩军第2舰队司令部。在左舷的M60机枪防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弹孔,在防盾上的位置也完全相同。 抓获伪装成朝鲜渔民的朝军侦察兵时,尹永夏上尉手持K5式9毫米手枪。电影中的一段闪回,讲述了1970年,尹永夏上尉的父亲抓获朝军间谍,但未忍心将其当场击毙的故事。在画面中,韩军水兵手持 M16A1,符合当时韩军的史实。但是,尹永夏上尉的父亲拿着的手枪却是K5,却是道具设定的瑕疵。K5是1989年才出现的。1970年,他拿着的应该是M1911“柯尔特”式11.43毫米手枪。 朝鲜水兵装备的轻武器包括,仿制AKM式7.62毫米自动步枪的68式7.62毫米自动步枪,仿制AK-74式5.45毫米自动步枪的98式5.45毫米自动步枪,仿制ZB-26式7.92毫米轻机枪的73式7.62毫米轻机枪。朝军684号艇艇长“李大校”装备仿制TT-33式7.62毫米手枪的68式7.62毫米手枪,朝军狙击手装备SVD“德拉贡诺夫”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实际上,一艘巡逻艇上的水兵不会装备两种口径完全不同的自动步枪。它们的功能完全重复,弹药又不通用,无疑是后勤的麻烦。在自动步枪的火力密度足以够用的情况下,还装备73式7.62毫米轻机枪这种二战时代技术水平的枪械,这种设定令人费解。 狙击手的出现则更是落入俗套的表现。《拯救大兵瑞恩》之后,各国影界纷纷效仿,仿佛没有狙击手就不是战争片。这个朝军狙击手击毙韩军数人,作用居然比舰炮还大。实际上,快艇上根本不会安置狙击手,在颠簸的风浪中,连稳定的平台都没有,又何谈狙击?或许有人会举出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军纳尔逊元帅死于狙杀的例子,但当时法军特等射手距离他只有15米。到了韩国古代战争题材电影《鸣梁海战》,导演甚至安排日本火绳枪兵与朝鲜弓箭手在颠簸的战船上隔海相互狙击。这已经是彻底的胡扯了,而《延坪海战》也没能逃出窠臼。就算在快艇上部署狙击手,也不会像电影中那样,在狙击步枪枪管上缠绕用于模仿植物的伪装布。海洋和快艇又不是丛林,如此“伪装”岂不是适得其反? 电影中还出现了韩军的其他重型武器,包括F-15K“攻击鹰”式战斗机、KF-16“战隼”式战斗机。它们都是美制战斗机的韩军型号,后者确实曾出现在第二次延坪海战当天,前者则并未出现。UH-60P“黑鹰”式多用途直升机负责运送伤员。舰艇包括2艘“浦项”级轻型护卫舰,真实的第二次延坪海战中也确实有2艘“浦项”级轻型护卫舰赶来增援。电影中出场的2艘中,可以确定其中1艘为“泰川”号,舷号777。同时出镜的还有2艘“蔚山”级导弹护卫舰,分别是舷号为958的“济州”号与舷号为959的“釜山”号。但是,真实的第二次延坪海战中,它们并未到场。韩军357号艇上等兵“朴东赫”,使用M60式7.62毫米通用机枪扫射,注意防盾上的弹孔。这是对第二次延坪海战真实细节的高度还原。朝军684号艇接连遭到韩军猛烈轰击,艇身冒出黑烟,燃起大火。韩军派往延坪岛海域执行警戒任务的KF-16“战隼”式战斗机。韩军“浦项”级“泰州”号轻型护卫舰,前往延坪岛海域进行支援。
我们仅提供浏览服务,本站不上传不存储,侵权请联系删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