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电影网
首页电影电视剧动漫

老中医-第08集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剧情地区:大陆年份:2019

导演:毛卫宁 / 张彤

演员:倪大红 / 郁晓冬 / 陈宝国 / 夏勃飞 / 杨宝龙 / 张琦 / 李博 / 徐纯学 / 唐雅萍 / 兰海蒙 / 谭鑫磊 / 曹可凡 / 王雷 / 欧阳汐米 / 喜利图

云播资源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线路2 线路3

情节速览

《老中医》以1927年—1946年间的上海为背景,讲述江苏常州孟河医派传人翁泉海闯荡上海滩,倾尽一生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故事。该剧旨在以小人物经历体现大历史格局,来展现传统中医文化的无穷魅力,以及中医传承数千年,且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讴歌了中国人民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坚韧不拔、勤劳守信、宽厚仁爱、不畏强权的民族精神特质。

用户评价

  • 来自网友【兮十三】的评论 最近才把《老中医》看完,本以为是过度炒作的烂剧,看了发现其实没那么糟,剧中涉及了大量中医知识、历史事件及焦点话题,很多知识点对观众来说都值得了解和思考,片子技术品质也在线,只不过文艺创作毕竟不是学术研究,很多细节确实出现了问题,加上时长剪辑各种天灾人祸,所以引发了众多吐槽。只是光吐槽也没什么用,好多年才有这么一部中医药题材正剧,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中医文化,许多观众是中医爱好者或者至少对中医有兴趣,想通过看剧学点中医知识,却发现难辨对错,实在可惜。现在炒作热度不在,不如我们以更冷静的心态,来盘一盘(当然是盘点的盘)剧中涉及的中医专业知识和历史事件,也与真实原型做个对比,这样不但能切实学到些东西,说不定还会有双倍的乐趣,也不算浪费这部大制作的热播剧了。涉及剧透,看过剧再读文章更好。第1-2集主角原型丁甘仁最早剧宣中多次提到,本剧主角原型是孟河医派的丁甘仁,他曾是上海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中医,一生跌宕起伏,极富传奇,在医学和教育两方面都功绩卓著,可谓孟河医派最杰出的代表。 丁甘仁于1890年来到上海行医,时年24岁,关于他来上海的原因,坊间历来说法不一。一段野史说他20岁出头在苏州行医时一次为县官之子诊病失手,“将加究捕”,那时还是清朝,不管是没治好病还是治死了人,得罪了县官老爷被抓起来问罪也很正常,幸亏有朋友报信,丁甘仁连夜逃到了上海。还有种说法是他后来又回过苏州,结果被县官发现抓住了,后来孟河医派奠基人之一的马培之出面说情,判了个遣送回乡,到了弯石桥获释,从此拜马培之为师,医术大进之后才再去上海。也有人说这是杜撰,不管真假,总之丁甘仁初到上海也很不容易是真的,或许剧中开场官司灵感就来源于此吧。汤头歌诀两个女儿背的是清代医家汪昂所撰的《汤头歌诀》,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概括,便于初学者习诵,可以说是流传最广的中医入门读物之一。 剧中前六句是四君子汤,是最常见的补气健脾的方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气味中和,故名君子。加上半夏、陈皮就变成六君子汤,可以祛痰补气,适合脾弱阳虚的人。剧中“除祛半夏名异功”,原文是“除却半夏名异功”,意思是去掉半夏就叫异功散(估计是百度错了就跟着错)。最后加木香、砂仁可以行气温中治胃寒。后四句是升阳益胃汤,由人参、白术、黄芪、黄连、半夏、炙甘草、陈皮、茯苓、泽泻、防风、羌活、独活、柴胡、白芍、生姜、大枣十六味药组成,可以生发阳气,增强脾胃功能,所以叫升阳益胃汤。十八反十八反指中药配伍七情中的相反,意思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十九畏是指相畏,意思是两种药同用能抑制药物的毒副作用或功效,其实和本案关系不大。吴雪初所说的补中益气汤,里面有黄芪、白术、人参、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常用于虚劳内伤和阳虚外感。虽然十八反中有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的说法,但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都是利水消肿的峻泻之药,黎芦更是毒性较大,外用杀虫治癣疥之类居多,内服体虚气弱者禁用,赵闵堂和吴雪初不可能给一个重病将死的人开这种药。当然十八反只是三组最典型的相反药物,历代医学著作中记载的相反药近200对,但也并没有适合此病人且和补中益气汤配在一起就变成喝之即死的毒药的。另外中医药界关于十八反的争论一直都存在,实际用药也并不是绝对配伍禁忌。另一方面,并不是药没有毒就吃不死人,如果真如吴雪初所说,病人已是阴阳离绝回光返照,这时候是虚不受补,他们还要用人参鹿茸猛烈大补,那也很可能直接就扛不住了。处方笺有固定坐诊医馆的坐堂医开方,多使用带有医馆名字的印刷处方笺,开方后不但要签名,还要用印,这是作为医生的仪式感和负责态度的体现。身为名医的赵闵堂和吴雪初联名开方是为了共担责任也互相作证,即使用制式处方签,也不可能只签名不用印,而印泥是朱砂混合蓖麻油所制,不溶于水且黏性大,好印泥水泡数日也不会糊,不大可能看不清。孟河医派孟河医派历史悠久,奠基人费伯雄和马培之因入宫为皇帝太后诊病而声名远播,其传人众多,有“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之誉(这句话其实也出自丁甘仁),到了20世纪20-30年代在上海中医药界已经成为骨干力量,影响极大,没有人会把他们当做常州来的乡下人、骗钱铃医来鄙视。上海中医学会当时上海名医众多,医生多积极参与救国运动和学术交流活动,有多个医界团体组织,本剧主角原型丁甘仁参与发起组织并担任会长副会长等重要职务的有上海中医学会、中华医学联合会、神州医药总会等。 这些团体除了组织活动、协助医生登记取得开业执照,最忙的事就是参与医生诉讼案,有网友说民国病人告医生少见并不确然。本剧主角另一故事原型,丁甘仁弟子陈存仁担任上海中医学会秘书长期间,曾参与多达数十宗医界讼案,不但为医生拟写申诉文稿,还在胜诉后帮助他们从卫生局要回执照。剧中说公诉人请中医学会鉴定,现实中是中医学会代替了一部分医生律师的职责。铃医铃医也称“走方郎中”“走方医”“走乡医”“串医”“草泽医”等,是相对于坐堂医来说的,因铃医游走江湖,医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借医行骗者,所以多被坐堂医瞧不起。高小朴母亲手中摇的串铃,又名虎撑、虎刺,传说是由药王孙思邈为老虎拔除卡喉骨刺时套在手上的铜环演变而来,也是铃医名字的由来和标志,起初是因当街叫卖医药被认为晦气,才改为用摇铃代替吆喝招揽病患,其形制与使用有诸多规矩和含义,当然也有无传承者乱用。按此说法,铃医一词至少唐代以后才出现,但如果按不坐堂、游走四方行医来说,扁鹊、华佗、孙思邈都算是走方医。丁甘仁初到上海时无堂可坐,也是从走方医开始做起,居陋室,走街巷,直持续了四年之久。铃医多售卖祖传验方所制的成药,兼用针灸、熏洗、熨贴、火罐、按跷等外治手法,有的还有取牙、点痣、去翳、捉虫(去寄生虫)等专科技能,许多方法不在正统典籍记载之内,因此显得神秘,易被行骗者利用,而一些铃医也因理论水平不足或利益原因过分夸大疗效和治疗范围。第3-4集铃医轶事李时珍祖父名李晓山,从福建上巷县迁到湖北蕲州时以铃医为业,至李时珍父亲李言闻,已是名声远播、常出入显贵之家的名医了。林含铃又名林俊荣,广东澄海人,据说年轻做铃医时梦见神仙说肩上药囊绳断时就是他创业之地,后来在绳断的隆都鹊巷村卢厝开了长安堂药铺。《苏沈良方》是北宋苏东坡的《苏学士方》和沈括所撰的《良方》两书的合集。宋代医家编撰方书的风气很盛,学者文人也喜好搜集医方著书,形成了所谓“儒医”。《夷坚志》是宋代志怪小说集,按甲乙丙丁顺序编次,里面有很多神奇诡异、虚诞玄幻的故事,也有反映当时民俗、医药等较为纪实的笔记,作者是洪迈,就是写《容斋随笔》的那位。经典著作高小朴求师背诵的段落出自: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平脉法第一》(脉何以知气血腑脏之诊也……原文是“气血脏腑之诊也”) 《金匮要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第三行应为“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字幕错误)《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第八》 血余炭血余炭止血化瘀,确实可以治流鼻血。但血余炭是头发炭化产物,炭化也称碳化、干馏、焦化,是用焖煅或炒的方式脱水和分解有机成分,和燃烧成灰有很大的区别。《金匮要略方论》中有“烧灰存性,勿令灰过”“炒令黑,勿太过”的记载,后世医书也常用“烧灰”表述,当时还没有“炭化”这个词,只能强调“存性”和“勿令灰过”“勿太过”,意思是不用明火燃烧,煅或炒至黑炭色即可。这种炮制方式可以用在很多中药上,称为“炭药”,多用于止血,有“血遇黑则止”的说法。民间流传有直接点燃烧成灰的误解,甚至还有男用母发、女用父发之类的说法,实际上血余炭首先要求是健康人的头发,灰分不高于10%,炮制过程并不是普通人能轻松掌握的。剧中是表现高小朴心急卖弄,病人因服药流鼻血,应由医生查明原因对证下药、标本兼治,不应让其自行烧头发做药。时珍采药图吴雪初诊所墙上挂的那幅画是出自国画大家刘凌沧先生1983年所作《时珍采药图》局部。 医不叩门医不叩门确实是古代医家多遵从的规则,出于医者的自尊和尊重患者的选择,强拉病人和医药广告都是不恰当的行为。不过事有缓急,节有大小,打破规矩也没什么大不了,路遇病患出手相助是医者本分,无家可归的铃医沿街叫卖和名声受损的坐堂医出门寻求翻身机会也属合情合理。下死胎下死胎案中的古开骨散出自《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主治交骨不开而致的难产,用当归补血活血、兴奋子宫,川芎活血化瘀,龟甲滋阴潜降,血余炭止血化瘀,后王清任重加黄芪补气行气,寓攻于补。剧中赵闵堂说翁泉海加了川牛膝有道理,确可增强活血化瘀、引血下行的作用。 从画面上看,赵闵堂抓药时未见血余炭,翁泉海初把川芎划掉改川牛膝,后又调方,似乎川芎还在,和开骨散古方不同的是加了益母草,益母草活血调经,也确实常用于堕胎下血。 剧中时代西医尚未有抗生素可用,病人担心术后感染很正常,不过那时上海名医如云,除了丁甘仁,夏应堂、谢利恒、祝味菊、曹颖甫、薛逸山、恽铁樵等等均是一代大家,下死胎前人多有论述,说这样一个病例吓得无人敢接实属戏剧夸张。 中医中药讲究对人对证,没病都能喝只能证明没有剧毒,不能证明能治病或对病人没有坏处。唱方来了唱方的情节不知出自何处,看样子像是唱给药柜上抓药听的。实际上所有药房药铺抓药都有三查三对之类的规矩,必须看着方子反复核对无误才能给病人,不太可能靠听的来抓药,后面出现唱错的情节,也证明这事不靠谱。 另外中医学徒跟师抄方也有师父唱方徒弟抄方的方式,是为了节省时间或锻炼徒弟,这样抄完的方子也必须经过师父审看确认、签名用印之后才可以拿去抓药。 好字翁泉海这段话十分语重心长,也道出了中医最重要的根基——修养和心境。来了的疑问体现出他只是把医生当成一个职业,治病挣钱,是不是好大夫,只和治不治得好病相关。可能这也是大部分病人的想法。只是真正的医生心里明白,人类对于生命的认知还很浅薄,医学能做的事其实很有限,能治好的病也很有限,人终归有一死,如果一个医生把治好病例的数量当成追求的目标,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只去治疗好治的病,远离大病绝症。实际上大部分名医手里的病例治愈率都不算很高,只要接手危重病,就有可能出现最终不治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医之初不够重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心境,到后来要么会变成徒有虚名的伪大师,要么有一天会崩溃。学中医就是一场修行,一场不断在误解、失败、坚持中超越自己的修行。写好字只不过是一个基础性的练习,如果写字都不能平心静气,很难想象会有医术大成的一天。四句话的另外三句,二会双簧指的是学医要把医书倒背如流,像双簧演员背台词一样,三指切脉指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进行脉诊,四季衣裳是指医生要衣冠整洁,同时也指诊病时要考虑天气节令体质衣着等多方面的因素。 第5-6集《串雅》是本怎样的书?铃医的江湖黑话是什么意思?肝积是什么病?第7-8集枇杷叶真能治咳嗽?脖子长肉包的大佬是什么身份?治肉包的是些什么药?第9-10集木扣金鸣是什么意思?恶鬼缠身怎么治?朱砂水飞是怎么做的?第11-12集鹊巢治病到底谁错了?杠精套路怎么破?到底是谁在误传?第13-14集悬丝诊脉是真的?药引子是怎么回事?知了就是蝉蜕?第15-16集治霍乱的是个什么方子?枯树枝真能冒充藿香梗?民国废止中医是怎么回事?第17-18集民国317抗议废止中医赴南京请愿团都找了谁?过程怎样?最后成功了吗?第19-20集附子煮一个时辰就行了吗?狂犬病真的必死?吃符灰真的会中毒而亡吗?第21-22集切不到脉怎么治病?什么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有标准答案就是科学吗?第23-24集黑白二丑真能通便?中西医打擂台到底治的什么病?中西医有何不能共存?25-26集乳腺癌是局部病变吗?漆树叶中毒是怎么回事?医生也会抽大烟?27-28集为什么头痛部位不同要选不同的药?刺血真是祖传疗法?真能对各种病症均有疗效?29-30集中风真的治不好?“风”到底是什么?虎狼药就是毒药?31-32集用罂粟壳就会被抓?大师就是骗子?祖传秘方真的不能改?33-34集人为什么会吃毒药?毒药广告的威力有多可怕?师徒制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吗?35-36集医生能认出吸毒者吗?日本人恐吓的背后是什么?经方大家为何被杀?37-38集汉方医学和中医是一样的吗?日本人的研究所到底在做什么?赵闵堂改掉了什么药?39-40集老沙的医书是谁写的?陈芥菜卤汁真是宝贝?接班人真的那么重要?后记我们为什么要看职业剧?医疗剧的影响有多大? 更新完毕。40集的内容太长,不管放在小组还是剧评区单篇可能都没法看。 这里只更新标题摘要,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元气志(ID:Yuan-Qi-Zhi),关注后回复“老中医”,可见此系列文章列表。
  • 来自网友【笙歌归院落】的评论第三十集,弃剧。 看了头三集,感慨有几个: 1.许晴好美啊 2.前三集陈宝国镜头不多啊 3.冯远征、曹可凡、丁嘉丽的角色倒是很有特点 4.陈月末台词不错,是下了功夫的 5.前三集都是铺垫,在建立人物,剧情没展开。 看到了第12集,不知道电视剧在演什么。就……没有主线剧情。每个小故事也毫无关联。表意不清。具体想表达翁全海什么特征,或者中医有什么特征,都看不出来。 翁全海、赵闵堂,我倒是喜欢赵闵堂。因为更像一个活人。 看到第二十多集的时候,有点不耐烦:这个狗血感情戏没完没了啦。 民国背景,一个五十三岁的老中医,跟三十几岁的非亲属女性出去吃西餐,俩人红酒cheers。女士亲手拂去男人脸上的面包渣。被小报记者偷拍(那个年代的照相机不是闪光灯晃瞎人眼的吗,到底怎么偷拍的?)。然后,小报记者分开讹钱,俩人都要求不要骚扰对方…… 很想激情访问一下俺娘,作为目标观众,她会喜欢这个桥段吗?后来想起俺娘可是不爽了会动手的,绝对不嘴炮。就算了。 看到第三十集,就无法忍耐了。 明知对手用违法手段行医,正在揭发对方的过程中。而且本人并没有把柄在对方手里,竟然与对手签下赌约。如果输了就把女儿嫁给对方的智障儿子。这个中医的年龄是53岁,不是23岁。 《老中医》这个剧的,导演、编剧的格局之小、个人能力之差、态度之敷衍,都赤裸裸的通过剧情表达出来了。 这个剧,完完整整的证明了,电视剧的质量是导演和编剧负责。再好的演员,也救不了剧。 陈宝国、冯远征、倪大红,这是什么配置?他们都在演这种弱智剧。这是什么世道?
我们仅提供浏览服务,本站不上传不存储,侵权请联系删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