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电影网
首页电影电视剧动漫

闲人马大姐-第228集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喜剧 / 家庭地区:大陆年份:2000

导演:娄乃鸣 / 英达 / 林丛

演员:王姬 / 吕小品 / 张金玲 / 牛莉 / 李绪良 / 姚二嘎 / 英壮 / 李建华 / 孙浩 / 宿宁馨 / 梁天 / 句号 / 关凌 / 宫景华 / 刘欢

云播资源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情节速览

该剧通过讲述一个平凡的退休女工——马大姐(蔡明 饰)的日常所见所闻,反映出一系列既引人发笑、又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和问题。马大姐是从来就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虽然现今退休了,可是她也没有闲着,到处喜欢管别人的“闲事”:为邻居介绍对象、牵线搭桥、排解纠纷等等。但是马大姐也有她不那么光荣的一面,她也像其他老太太一样,爱贪小便宜。虽然女儿多次叫她不要为省那几块钱而贪小便宜,但她就是不听。于是,我们的马大姐也经常会上那些“便宜的”洗发水之类的当。通过马大姐令人捧腹的故事,生动的描述了如今光怪陆离的社会。

用户评价

  • 来自网友【不要叫我宁宁】的评论作为英达喜剧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闲人马大姐》(包括《马大姐和邻居们》)讲的是普通人马大姐在北京胡同里的日常生活。马大姐的扮演者蔡明更是把这个角色搬上了2006年的央视春晚舞台,和搭档郭达演了一出《马大姐外传》,可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爱管闲事,热心肠,标志性的“波波头”,大嗓门,不是在择菜做饭,就是在保媒拉纤,马大姐身上有着太多典型的“闲人”特征。但梁左的作品不是面儿上那么简单。马大姐乐于在柴米油盐堆里生活,与三姑六婆周旋。但我们仍能从她一次次想要走出家庭、融入社会的尝试中,窥见她曾有过的自我抗争。《马大姐上学》:马大姐下岗后,报名了会计、法律等社区课程,努力学习,最后因没人做家务,被丈夫和女儿劝回家。《马大姐应聘》:某公司招聘女秘书,马大姐因不够年轻漂亮被降级为清洁工,最后因帮老板隐瞒招聘美女秘书的事儿,被老板娘解雇。《马大姐当嘉宾》:马大姐作为“心灵热茶”广播电台的忠实听众,被邀请去当嘉宾主持。最后因家里人嫌她在节目中外扬“家丑”,设计使其在直播中出糗,后被辞退。等等还有很多。马大姐似乎并不在意,因为她“是”一个“爱管闲事”的好大姐。没法走上工作岗位,她便将目光投向周围的人和事,热热闹闹掺和鸡毛蒜皮。只能说梁左是很懂得观察生活的,蔡明也是一位极优秀的演员。马大姐的经历,在我母亲那一辈的女性中非常常见——个人的社会价值很难得到认可与尊重,总有一股无形的(无形吗?又或是有形)力量把她们拉回家庭。而作为她们的家人、亲属、学生、朋友、陌生人,我崇敬并鼓励她们所有的“马大姐”式的尝试,希望她们即便暂时失意,也能与自己和解,再出发。哦对了,马大姐的全名叫马小燕。
  • 来自网友【枕流】的评论这是一部我看了很久的情景喜剧,小学时候在奶奶家几乎每天都看630剧场,可以说我是追过这个剧了。现在还是不时会回看,它浓厚的生活气息,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具有个性又够贫的台词仍然动人。其实我很喜欢拿这部剧和《我爱我家》对观,不仅是因为它们系出同一创作团队,更因为它们是两个阶层的画卷,只有拼在一起,才能看出某些生活的真实(只要想想老傅和马大姐家买空调的时间差)。然而我虽然对这部剧很有感情,却仍要承认它远远没有达到《我爱我家》那样浑然天成般的境界,这不是因为筒子楼太“下里巴人”,反而是因为它太想讲道理,太耳提面命实际上,当编剧们把说教之心收起来的时候,它反而显得更鲜活。而这部戏的尺度放的也相当宽,对诸多社会现象都做了反映,而党性坚强的马大姐也不能时时刻刻都正道直行,这种丰富性和真实感是所谓“马大姐系列影视”的续集们不具备的。筒子楼的住户有的是烟火气,然而特殊的人物设置留下了一些给这些“赵钱孙李,鸡毛蒜皮”的小市民一窥上流世界的机会。当然筒子楼的住户也不是真正的“社会底层”,他们是北京的户口居民,王援朝同志虽然只是看大门儿的,但好歹是科研单位(马大姐自云,科研单位要害部门),不仅对文化、知识有所认识,逢年过节还发东西发奖金,不过终究还算是“小市民”。因此对他们之外的世界,只能管窥蠡测了。大腹便便,有诈骗前科的潘大庆让生意场、有钱人的生活在大家面前若隐若现。顶着大学文凭,却一事无成的北漂何蓉生是太过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而小小的居委会主任,更是权力在基层的展现,和在杨柳北里不同,居委会主任在筒子楼住户心中是个官,是个值的争取的位子。而饱经风霜的刘奶奶,更是时而作为旧社会的过来人,时而作为解放后波澜的见证人,时而作为落后群众代表,时而作为权威的神奇存在,大大拉长了本剧的纵深感。至于东升纺织厂工宣队挤占社科院房子之类的历史碎片,仔细找找戏里不少。然而有的时候,编剧们太想把它写成一部简明的哲学教科书,艾嘉在不少集数里的谈吐全然不像一个职高生,而活像一个青年讲师,和马大姐用对话体,探讨了一个个哲学、政治、经济问题(有时候也会角色互换)。当有观众认为马大姐矫情,磨叽的时候,其实都是作者在借此展开自己的论点,谈话内容中会出现劳动价值论,商品经济,新旧文化交锋等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和本剧的生活背景、人物的设定太过违和,语言又很难生活化,因此自然让观众觉得矫情。编剧组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加入了何蓉生和梁兰,让他们来更自然地引入这些有字文化的观念,又放进了陆总这样真正的有钱人(值得注意的是陆总的形象非常正面,还会正面教育潘大庆)。但总体而言补救的并不算成功。马大姐学辩论之类的情节仍让人觉得太刻意,而老傅用毛主席的话说和平:“机会主义头子改也难”则是那样自然流畅。我并不是说劳动人民应该与文化绝缘,实际上当剧情安排合理的时候,学文化的可看性就高了许多,比如马大姐和孟大妈围绕老年大学的较劲,不知不觉就把五四派对《诗经》的见解传递给了观众,潘大庆冒充儒商,则是一出妙不可言的讽刺剧——僵尸还魂记、国学贩子现形记。这是一部好戏,只是斧凿太过刻意。但它绝对值得一看。
我们仅提供浏览服务,本站不上传不存储,侵权请联系删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