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电影网
首页电影电视剧动漫

扪心问诊第一季-第39集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剧情地区:内详年份:2008

导演:Paris Barclay / Rodrigo García

演员:乔治 / Pamela Douglas / 米歇尔 / 米娅 / 佛贝丝 / 布莱尔 / 伯恩 / 戴维兹 / 坎贝尔 / 查尔斯 / 华希科沃斯卡 / 乔西 / 加布里埃尔 / 安德伍德 / 艾伯丝

云播资源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情节速览

橙黄的布沙发,昏暗的台灯,一墙壁的书,窗外似乎总在下雨,风景模糊,房间里幽暗、安静,只隐约听到钟表指针摆动的声音……每周的第一天到第四天,中年心理医生保罗(加布里埃尔-伯恩饰)都会在这样的心理咨询室里

猜您喜欢

用户评价

  • 来自网友【love all over】的评论无意间清理移动硬盘,打开了封存已久的《扪心问诊》,在好朋友的介绍下,我决定把这部影片按照每个来访者为一个单元独立完整地观看。非常有助于对咨询关系的感知。今天看了第一个来访者(每周一早上9点的)Laura,非常直接地面对、反思【情欲化移情】的课题,听很多老师说:IPA里 不存在所谓的色情化移情,全都是母婴关系的重现活化在了咨访关系里,咨询师肯定不能把来访者在咨询过程表达的爱,当做是成年人探索亲密关系的爱,这两种是完全不同的爱。通常情况下,情欲化移情如果出现在咨访关系的早期阶段,可能意味着来访者早期处于母婴阶段的共生融合的需要,这是来访者在表达一种对母爱的正常需要,背后是婴儿期对生存及其安全感的需要,来访者的情欲化移情 是退行到了母婴关系的阶段,把对母爱的渴求,投射到了咨询师的身上,渴望与咨询师的共生融合。而成年人发展成熟的亲密关系,是基于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发展相处支持和依赖的关系,性关系也是兼具心理、身体和思维多元的情感互动,并非是婴儿化地将自己的身体献祭给咨询师,把咨询师放在人生拯救者的上帝位置的状态。虽然Paul在与Laura的咨访关系中没有始终保持足够的中立位置,但是我觉得Paul也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虽然Paul有明显的卷入和对来访者的情欲之爱,有人说Laura的案例是悲剧,但我觉得恰恰相反,这个结尾是最好的结局。Laura这个案例对Paul也是一种突破性成长,来访者和咨询师是共修关系,并非只是咨询师站在高位,帮助处于人生低谷的来访者。从Laura的叙述中,很容易发现她是一个很容易性冲动的女孩, 面对男性好像习惯性的启动性欲化移情,能够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迅速发生性关系,但26集的结局,Paul回到了咨询师的位置,最后结尾的几句话会改变Laura的自我认识,比如她是值得被爱的,无论她有没有性魅力,她都值得被好好尊重,好好珍惜。可能Laura从此以后再也不需要用【性诱惑】来评估自己在男人心里是不是好的,是不是可以被爱的,Paul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接纳真实的自己,放下过度的助人情节等等。看到自己在家庭里无能无力无助的地方,不需要去另一个女性那里寻求夸大的自体感,不需要从另一段未完成的【告别或结束】中自欺欺人,寻求自我安慰。从此两个人回到自己存在本身的位置上,看到自己的脆弱,一点点接纳自己的脆弱。所以咨询师这个职业是双向奔赴,相互陪伴,认识和接纳自己的过程。社会建构的咨访关系只是个表象。不用夸大人与人关系的成分来惋惜咨访关系的走向。咨询师就像是在黑夜的风雨中撑伞提灯的等候者,等候着化身成为一个个有缘人的拐杖,陪伴TA们走一段路,任何一种关系都只是相互陪伴走一段路,父母子女也不过如此。人类的存在本身是与生命内核的存在性(在荣格取向称之为自性,在禅宗称之为明心见性)共振的,这并非是普通人之所及之处。
  • 来自网友【晓行天下】的评论看完了一直挺感慨,最近又与心理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这部剧,简单写一些关于这个议题的讨论。在看剧的时候经常会想这个问题,在咨询当中出现的情感,怎么判断是移情还是真实的情感?比如在剧中Laura与Paul产生了情欲性移情和反移情,怎么判断这是真实的情感(比如真的喜欢对方本人),还是只是在咨询室特定氛围下的产物?毕竟Paul也一直在这个问题上挣扎,到底Laura是自己的真爱吗?首先一种观点认为,即使是移情,也是真实的感情,也即来访或者咨询师是真实地感受到了这种感情,强烈的喜欢或者不喜欢,起码在意识层面如此。所以其实不能说移情不真实。然后,也许可以从情感产生的角度来判断是移情还是真的情感?比如是针对咨询师或者来访产生了真实的情感,还是针对投向性的角色?比如Laura是真的喜欢Paul,还是代入某个角色或者投射而产生的喜欢?比如投射成了小时候的养父David?Paul 其实若干次去询问Laura以澄清, 比如他问:“你对我了解什么?”“你知道我一些什么事情?”从回答来看,其实Laura认为的喜欢,也许并没有基于具体的关于Paul本人的细节,毕竟她确实只了解咨询室中,作为咨询师的的Paul。她对于真实世界的Paul知之甚少。如果不是真的针对这个人而产生情感,是否就更像是移情而非真正的感情?其实这也有争议,因为很难判断什么叫做“真的针对这个人产生的情感”。比如Laura说:“难道不是所有感情都是如此吗?难道不是我们的过去决定了我们会喜欢什么样的人吗?” 个人觉得说的很有道理,Laura真的很敏锐。确实如此,虽然“移情”这个概念用于咨询关系当中,但这种因为投射而产生的错位情感,难道不也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发生吗?比如有同学提到的“一见钟情”,比如总会找到同一类型的对象。因此,很难通过“是基于真实的这个人”还是“投射”,来判断是“移情”还是“真爱”。还有同学提到,“如果会针对这份感情做详细具体的后续规划,可能更像是真实的情感,而非移情。” 但也有同学提出,可能高中生大学生的恋情,也不一定像成年人一样会详细规划后续的生活。这似乎更像是不同感情类型的区别,而不是“移情”与“真爱”的区别。最后的一个论点是,无论是何等真实的感受,无论是基于投射还是基于真实的人本身产生的情感,毕竟都是在咨询的设置范围内产生的。在这个设置范围内,双方定期会面,探讨深处的感受,咨询师会开放真诚接纳包容,这些都太容易影响情感的发生与流动。忽视这个大背景,去探讨移情是否“真爱”,就像忽略了房间里的大象……因此个人认为,凡是在咨询关系内发生的,都难称“真爱”,哈哈。这也让我们联想到“移情”这个词被创造出来的目的,除了解释咨询室中发生的情感涌动,也从道德伦理上提醒我们,试途去区别“移情”与“真爱”,这样的界定是困难且无力的,因此凡是进入了咨询关系,双重关系就不被允许了。当然,知易行难!虽然类似的案例在课本与课堂上讲过多次,但在真实的咨询中,在强烈的情感流动或者冲击中,人就像大海上航行的船,还是会经历在情绪风暴中的惊心动魄。咨询师仍然会困惑甚至质疑自己,只能在风暴中挣扎着维持咨询师的身份和位置。神奇的是,在剧中,正是在这种挣扎中,Paul表露了自己的情感,让Laura感受到了Paul的接纳,而不再质疑和对抗,从而有更多地空间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真的那么喜欢他。看到这种真实的挣扎,可能是看这部剧带来的最大收获。
我们仅提供浏览服务,本站不上传不存储,侵权请联系删除。网站地图